共享單車恢復原價後真有盈利能力嗎?

繼ofo小黃車在去年12月恢復正常收費之後,摩拜單車也於近日將月卡價格恢復到瞭原價的20元/月。兩大共享單車的燒錢大戰在持續一年之後終於告一段落,此情形和當年的滴滴快的大戰何其相似。

從2017年2月開始,ofo和摩拜單車正式進入社會視野,共享單車這個新興的產業也逐漸被社會所接納。之後,ofo和摩拜就開始各自的拉用戶戰略,最直接粗暴的自然就是價格大戰。

整個2017年,ofo和摩拜單車的價格就幾乎沒有正常過,幾乎一直處於優惠活動中,從開始的充100送300,到後來不間斷的“免費騎周”再到“免費騎月”,之後有開啟瞭常態的“1元月卡”“2元月卡”。這種燒錢方法能夠燒到現在應該是真的少不動瞭。

共享單車

共享單車盈利到底有多難?

也就是說,在這個階段,共享單車幾乎是沒有任何營收的,即便算上“1元月卡”階段,以ofo月活躍用戶數峰值7000萬來算,每月的收入不過是7000萬元。此外再加上部分正常的單筆支付訂單和廣告收入,ofo的每月收入也非常有限。

但是共享單車的運營成本是多少呢?有數據披露,物流車隊管理ofo每月的運營成本接近3億元,也就是說ofo在去年幾乎每個月都要虧損接近2億元。摩拜的情況也差不多。

那麼,結束瞭燒錢階段的共享單車距離盈利還有多遠呢?我們不妨來算個賬。

根據最新數據顯示,ofo在的月活躍用戶數大約為7000萬,摩拜的月活躍用戶數大約為6500萬。如果按照原價月卡20元來計算,確實能夠產生不錯的收益,但是仍然面臨三個大問題。

月活躍用戶數(圖片來自網絡)

一是恢復原價後的用戶留存問題,從1元/月上漲到20元/月,用戶流失的比率可能會出乎意料。數據顯示,共享單車用戶的爆發式增長主要發生在下半年,直接增長瞭近一倍,而這也是ofo和摩拜免費大戰的時間段。因此,共享單車在恢復原價後還能留住多少用戶是個真正的大問題,可能要做好直接砍一大半的準備。

一是共享單車有著非常明顯的淡旺季特性,從去年反映的情況來看,共享單車在夏季會進入一個小淡季,而在冬季則會進車隊管理app入一個大淡季。用戶周期性地驟增驟減讓車輛的維護成本高企,這一點和國內的鐵路系統很相似。

另一個問題是,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過於單一,基本上依靠的是單車的租賃費用,這對於現代企業來說過於保守,今後的拓展面過窄,簡單來說就是上限太低。盡管摩拜最近也在嘗試運營騎行裝備商城,但前景並不樂觀。

共享單車還是得走向合並

從現有的情況來看,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最終還是要靠群聚效應,也就是靠的是用戶數量。單車租賃收入,這個很容易理解,單以月卡用戶來說,一個用戶就是20元/月,多1000萬用戶就是每月多2億收入。

但是,我們認為共享單車的廣告收入才是未來更重要的組成部分,也是最大潛力的增長部分。隻不過兩傢現在都面臨一個問題,那就是用戶數量,如果考慮到恢復原價後的用戶流失,ofo和摩拜每傢3000萬左右的月活躍用戶數對廣告主來說影響力有限。

廣告收入

所以從上面兩點來看,ofo和摩拜的合並可能是最好的選擇。一方面是規模效應可以大幅降低共享單車的采購管理成本,一方面是能夠對廣告主產生更大的吸引力,未來在廣告收入上將會有大幅提升。

共享單車會最終破產嗎?

當然也有人認為,共享單車就是一次資本泡沫,最終還是會破滅,對此筆者不敢茍同。共享單車就目前來看除瞭是一種商業產品外,同時也已經具備瞭提供社會化功能的性質,解決瞭社會上的一部分實際問題,分擔瞭gps車隊管理平台政府的管理壓力,想要直接取消依然不現實。

而且,ofo和摩拜現在也是作為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入口的一環,其背後的真正的大老板是阿裡和騰訊,這兩傢也是不會讓其真的消失的。

所以,即使共享單車盈利能力有限,於BT,於政府,都不會讓這個行業就此結束的,吊命也得辦下去。
arrow
arrow

    aom804uc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